主页 > 棋牌手机平台 > 美国田纳 >

朱克力: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时间: 2022-11-10


         作者:朱克力博士,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离不开市场驱动及政策助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力争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共同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为此,科技部主管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在采访本人基础上作出解读。
 
1.《通知》出台背景是什么?三部门为什么联合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
 
政策出台背景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高校科学技术“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三部门联合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主要是为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这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对推进校企合作有什么意义?
 
一是解决原有问题,搭建联动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过去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探索,依然无法解决这针对性不强、规模不大、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三部门联合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集教育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三部门的力量,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部门联动,搭建沟通平台。
 
二是发挥协同效应,深化校企融合。“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致力于加快构建高校有组织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最大程度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3.该《通知》内容有什么亮点?对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以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发力为着力点、以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的双重优势为基础、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为目标,实施“七个一批”重点任务,支持高校、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
 
明确提出“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主要目标。其中指出,要利用5年时间,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新增布局30个左右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和100个左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建设一批校企创新联合体,开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联合部署一批协同攻关任务,支持高校和企业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根据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实现与高校精准对接,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突破一大批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强化企业需求牵引和市场化导向的知识产权布局,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
 
校企深度融合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举例而言,多年来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两所冶金特色高校陆续与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矿业、有色等企业建立多个校企创新实体,例如成立于2014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成立于2020年的“鞍钢-东大先进材料工程研究院”,两年来,研究院为鞍钢集团和东北大学深入合作提供了稳定持续的交流平台,双方围绕先进引领技术与变革性创新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努力打造校企合作典范。也就是说,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在三部门的助力下,实现更好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和共同发展。
 
4.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过去的模式是通过科研项目推进校企合作,“千校万企”行动更加全面、更加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更加注重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发力。三部门分别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着力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积极性,增强产学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第二,更加注重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的双重优势。“千校万企”行动在着力支持推动校企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的同时,注重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采取专门举措组织高校科研人员、优秀博士生等,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难题。
 
第三,更加注重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千校万企”行动综合考虑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不同层次需求,组织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等不同类型创新人才,通过联合攻关、技术服务等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创新资源精准对接。
 
 
 
5.如何更好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共提出七方面的具体计划,其中就如何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主要体现如下。
 
一方面,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着力提升校企协同攻关能力。
 
推动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探索专利所有权共享、收益权让渡等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共用。
 
推进实施一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组织高校积极参与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筛选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参与专利开放许可,鼓励探索分阶段许可等多种定价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成本。组织专场对接活动和线上专区,集中发布开放许可专利信息,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另一方面,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发挥高校高水平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
 
探索选聘一批专家教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导师。实施“校企双聘”制度,遴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咨询指导等支持,促进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带去一批技术、推动一批项目、解决一批难题。
 
择优派驻一批博士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组建“蓝火博士生工作团”,根据地方及企业技术需求,每年组织在校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等深入企业,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同时担任企业的高校联络员,作为企业联系高校的桥梁和纽带,帮助企业对接高校创新资源。
 
6.如何推动企业与高校加强协同创新,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共提出7个方面的具体计划,其中,就如何推动企业与高校加强协同创新,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聚焦企业创新需求。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企业出题、协同答题的技术攻关模式,提升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效率。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将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开展校企创新合作。
 
第二,聚焦支持创新创业。培育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利用原创技术创办中小企业,引导高校专家团队、大学科技园、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对其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校孵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第三,聚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优化整合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布局,强化顶层设计,以重大攻关任务为牵引,优化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布局,为关键领域发展提供支撑。组织开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突破以及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吸纳龙头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参与共建单位,通过调整、充实、整合等方式,推动工程中心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切实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7.下一步需要怎么样做,确保“千校万企”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根据“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安排,组织和落实需要各方共同发力,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建立协同机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沟通协调,构建完善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对接机制,及时总结推广校企合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大力营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环境和氛围;各地教育、工业和信息化、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联合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具体举措,定期分类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加强对协同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加大激励引导。发挥好评价评估指挥棒作用,把高校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以及校企协同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作为评价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优化评价评估体系和办法,激励高校为企业服务。将开展校企合作对接服务情况作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的重要参考,促进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支持高校完善科研评价,培养专业化服务队伍,推动高校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各类技术转移中心、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加强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探索构建高校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库和企业需求库,创新对接合作方式,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建立完善校企对接常态化机制,降低对接成本,提升对接效率,促进协同创新。
波场官网中文版 波音平台全网
波音线上网站 波音网赌
波音公司官网 波音平台评级网
波音线上网址 波音平台查账网址
网投网址大全波音 波音直营网站

如果您还想进一步了解"朱克力: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请致电咨询:028-85554856